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精選

不是無病呻吟,是『纖維肌痛症』讓我全身都在痛

  「每天都覺得好累睡不飽,工作提不起勁,回到家也不想煮飯或整理。全身上下這邊痛那邊也痛,看了好多科別都檢查不出任何異常。還被同事、朋友誤會我在無病呻吟有公主病……。」 你們身邊也有這樣的家人或朋友嗎?其實他們會這樣可能是因為『纖維肌痛症』 檢查無異常卻了無生氣的患者 那天的門診來了一位打扮精緻,但是看起來病懨懨,一點朝氣也沒有的太太小娜。小娜說她因為全身都在疼痛,所以什麼事情都無法做,也不想出門,還好家裡有人可以幫忙做家事帶小孩。而她則到處就醫檢查,可是任何檢查都正常。直到我們使用纖維肌痛症的檢測量表後,才確定了小娜的這些症狀都是因為『纖維肌痛症』。 測驗標準如下: 1. 身體的19個位置有至少7個位置有疼痛(WPI > 7),合併症狀嚴重分數至少5分(SS≥5)。 或者身體的19個位置有至少3到6個位置有疼痛(WPI 3-6),合併症狀嚴重分數至少9分(SS≥9)。 2. 症狀至少持續三個月以上。 ▲ 台灣疼痛醫學會:纖維肌痛症自我檢測網 纖維肌痛症≠憂鬱症 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女性>男性,年齡約為20~50歲,所以仿間也有人稱為「 公主病 」。 目前病因還無法釐清,無法透過身體檢查確認病情,只能藉由檢測表還有症狀表現作出診斷。 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常常也被診斷出腸躁症、偏頭痛、憂慮、焦慮等疾病,與其他疾病屬於共症,很難釐清因果。但在頭部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檢查下,發現這些患者在大腦皮質區塊確實和常人有異常,顯示並不是純粹的心理因素的問題。 學習與疾病共處,才有機會提升生活品質 而纖維肌痛症患者因為 對於疼痛的閾值較低 ,所以也較不建議介入性治療,成效不彰。通常會 建議患者採取藥物治療(抗癲癇藥、三環類抗憂鬱藥)、復健、適量運動、心理治療、音樂等。練習轉移注意力、放鬆心情,並多向郊外走走,學習與疾病共處,才有機會提升生活品質。

最新文章

皮蛇癒合後還是痛不停,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」真的能避免嗎?

台灣如何爭取成為世界疼痛醫學會亞太國際考場?

跟我一起前往馬來西亞參加2022年的國際介入性疼痛論壇

牙齒拔掉後還是痛!可能是「幻齒痛」而不是「三叉神經痛」!

「疼痛科介入性治療」是治療也是檢查 可判斷難辨別的疼痛病兆

當保健品和保守治療都沒用,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要如何「保住生活品質」?

人還年輕,腰不年輕:消防員下背痛以為拉傷,其實椎間盤突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