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蛇癒合後還是痛不停,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」真的能避免嗎?
百痛之王俗稱皮蛇的「帶狀皰疹」,痛起來如電擊又急又猛,疼痛感更是毫不停歇,嚴重消磨病人的精神意志。就算熬過了表面皮膚症狀,水泡傷口癒合,疼痛感卻沒有消失,有些患者數年後還在痛。但你知道嗎?其實這樣的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」是有可能避免的!
蟄伏一輩子的水痘病毒
帶狀皰疹與水痘都是由同一種水痘病毒(Varicella zoster virus)引起的疾病,若在小時候得過水痘,感染的病毒痊癒後還是會潛伏在「背根神經節」中。當患者免疫力下降時,病毒再度被活化,沿著神經蔓延到皮膚,即形成許多紅疹、水泡且神經抽痛的帶狀皰疹。
而在前一~三天通常只會感覺不適與抽痛,較難察覺與診斷,隨著病程的推進皮膚才會出現紅腫、水泡。
皮蛇靠近頭部、臉部、眼周時曖注意
帶狀皰疹通常為單側發生,若圍成一圈代表免疫力太差,就可能有生命危險的情況。
好發的區域為:
1. 胸部(胸椎神經)
2. 眼睛周圍(三叉神經第一分支)
3. 四肢與腰薦椎頸椎
雖然帶狀皰疹會在二~四周慢慢痊癒,但以下的情況建議積極治療:
1. 病灶靠近眼周(三叉神經第一分支)
2. 病灶靠近臉部、耳朵
3. 病灶靠近生殖器附近
4. 皮膚症狀範圍較大
5. 神經痛的程度難以忍受
6. 患者年紀60歲以上
帶狀皰疹靠近眼周時容易引起結膜炎或角膜受損,甚至失明的後遺症;靠近耳朵可能有失聰的危險。積極的治療,可以達到有效的疼痛控制與併發症,更能減少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」的發生!
▲帶狀皰疹後神經痛:皮膚癒合三個月後還會疼痛。
就診時建議前往疼痛治療科
為什麼會建議帶狀皰疹的患者,除於皮膚科診治外;亦須前往疼痛科呢?因為皮膚科通常屬於症狀治療,針對表皮皮膚的水泡治療並給予止痛藥,但一般止痛藥療效有限。
疼痛科會採取新型抗癲癇藥和三環類抗憂鬱藥劑來止痛,能有效抑制痛覺神經傳達,或使用神經阻斷術、高頻熱凝讓疼痛達到緩解。
從日本回台並拿著報紙到診間求助的患者
有一位60多歲的女性患者,長年旅居日本,因為右後背至前胸大面積的帶狀皰疹而苦不堪言。因為地緣關係初期的治療在日本,日本醫師替她做了藥物治療與「神經阻斷術-胸椎旁的神經注射」,但患者的疼痛還是沒有徹底緩解。後來她看到了我的報導並拿著報紙到診間求助,這時患者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已經延續了一、兩年之久。
疼痛的時間越久越難治療,後來進行「高頻熱凝神經脈衝治療」,雖然靠近到胸椎背根神經節位置難度頗大,但還是替她成功完成。連病患回到日本告知日本醫師時都大為驚訝。
但還是回到常說的有疼痛要積極治療,痛越久越難緩解,甚至就算藉由各種方式也只能短暫或是部分緩解。
這位女性患者最後使用了「神經電刺激植入治療」,這是一個自費費用達七~八十萬的治療,但這卻是患者的一線曙光。
治療的黃金時間與疫苗的好處
現在台灣有兩種帶狀皰疹疫苗,雖然無法完全阻斷產生的機率,但可以減緩帶狀皰疹的症狀,以及減少皰疹後神經痛的問題。
所以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飲食、運動與良好的作息來提升免疫力外,也可以透過施打疫苗提前預防。
1. 曾經得過水痘的民眾
2. 50歲以上的年長者
3. 因疾病致使免疫力較差的患者(如洗腎患者、癌症患者、肝或腎或骨髓移植患者、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等免疫缺陷患者)
都十分建議施打疫苗,可以前往醫院、診所詢問醫師,並評估自身狀況過後施打。
如果是發現疑似有帶狀皰疹的症狀時,應把握紅疹、水泡發生的72小時內儘速就醫,服用抗病毒藥物,不僅治療效果會比較好,也能減少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生哦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