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疼痛就像「關不掉的鬧鈴」該怎麼治療?



大家都知道,疼痛是身體發出來的警訊,用來提醒自己,身體某部位出現了問題。而「慢性疼痛」就像是「關不掉的鬧鐘」,人都清醒了,但身體的疼痛警訊卻關不掉!令人非常困擾。

簡單來說,如果身體有疼痛就一定要處理,當問題演變成慢性疼痛,就會形成「病理性神經疼痛」,也就是疼痛處的神經對於痛覺已經產生記憶,明明表面上傷口可能已好了,痛覺卻持續不斷。意即所謂的中樞敏感化(central sensitization)。


例如:有些因故截肢的病人,在傷口痊癒之後,仍然感覺斷肢有腫脹、刺痛或灼熱感,這就是「幻肢疼痛」,因為組織與在神經修復重塑時接錯線,仿佛電路接錯導致走火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常說,慢性疼痛比急性疼痛還可怕,因為烙印在中樞神經的痛覺,是很棘手的。



常見慢性疼痛有哪些?


💡 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到6個月以上就算是慢性疼痛!


常見的有:
  • 頭痛、顏面痛

  • 三叉神經痛

  • 肩頸酸痛

  • 五十肩

  • 肌腱發炎(媽媽手)

  • 下背痛

  • 膝痛

  • 纖維肌痛

  • 坐骨神經痛

  • 帶狀皰疹後疼痛

  • 慢性癌性疼痛

  

慢性疼痛造成哪些身心困擾?


之前有一位小劉先生,是個熱愛打籃球的貨運司機,因長期肩頸與腰背痠痛,導致在工作上的搬運貨物越來越無力,也因為長期疼痛與工作體力消耗讓他打籃球時越來越力不從心,進而減少運動,運動減少又導致體力更差,不斷惡性循環,後來甚至失眠,有憂鬱的徵兆。


💡 慢性疼痛會使 >>>


1. 患部喪失保護身體的警訊功能

2. 身痛心煩,更甚者影響工作、家庭、親友


3. 生活品質下降


4. 無法再從事以往熱愛的興趣

疼痛科會怎麼治療慢性疼痛?


先了解病人疼痛狀況,包含疼痛的部位、強度、發生時間點、疼痛持續的時間、發作週期,並了解病人的生活與工作型態,還有先前嘗試過的治療。

常會制定一個能協助病人立即減緩疼痛,優先改善生活狀態的治療方針,並開始執行治療,常見的治療方式有:

  • 增生治療

  • 激痛點/小面關節注射 


  • 神經阻斷術


  • 低溫脈衝療法


  • 高頻熱凝療法


  • 脊髓神經電極


  • 植入藥物輸注系統(Intrathecal Pump…


過精密影像引導,以非傳統開刀手段,在最不會造成病人身體傷害的前提下將痛源阻斷或緩解,幫助病人恢復生活品質。因此,疼痛門診也非常適合搭配其他門診的治療,一起協助病人找回健康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